對付五十肩的新武器
五十肩—惱人的長期肩痛問題
五十肩(冰凍肩)正式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是肩部疼痛最成常見的原因之一。其臨床表現以肩部疼痛以及肩關節在各個方向的活動度受限為主。多發生在40至60歲的人群,女性較男性多,盛行率在一般人口約2%,而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則增加到約11%。冰凍肩的病程有可能長達2-3年的時間,其帶來的疼痛及關節活動受限常常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而適當的治療可以有效縮短病程。有些患者可透過口服藥物治療或復健(物理)治療來控制疼痛。傳統復健治療的部分,可進行熱療及電療使局部軟組織放鬆、減輕疼痛,而後在病人可忍耐的疼痛範圍內進行關節活動度運動以及伸展運動來改善關節活動度。
超音波導引類固醇注射及關節囊擴張術
類固醇關節內注射有許多方法,可從前肩施打,也可從後肩施打。而復健醫學部近期發展的超音波導引注射,可以精準的將藥物送入關節腔中,同時進行生理食鹽水關節囊擴張術 (hydrodilatation)。一份2020年於英國發表的大型隨機分派試驗研究 (UK FROST) 顯示,早期物理治療搭配類固醇注射對於治療冰凍肩的效果與外科手術相當。
如上圖,超音波顯示出旋轉肌的構造,在超音波導引下,醫師可將針尖對準肩袖間隙(rotator interval ),一個與肩關節相通的結構,再將10-20毫升的藥水準確的送入這個空間,可以將關節囊撐開來,達到鬆動關節的效果。通常在注射後患者可以感受到疼痛感明顯改善,此時加強伸展運動,可以有效縮短病程。
徒手治療
復健科的物理治療除了傳統的儀器治療之外,由物理治療師親自執行之徒手治療更是一種有效率且效果顯著的治療方式,特別是在搭配「超音波導引類固醇注射及關節囊擴張術」之後進行,效果更佳。在徒手治療的過程中,物理治療師會融合各種專業的治療手法,其中包含關節鬆動術、肌筋膜放鬆術、關節囊牽拉術、軟組織深層按摩及動作控制訓練。
由於五十肩造成角度受限之主要成因為肩關節囊沾黏,因此在進行徒手治療前,治療師會根據病人之症狀表現進行評估及觸診,並判斷患者關節囊沾黏的方向及位置後,先將肩關節周邊之肌肉及軟組織進行淺層筋膜及深層肌肉組織進行鬆動及放鬆,再利用關節鬆動及關節囊牽拉之技術精準地將沾黏的關節囊牽拉鬆動,並同時引導及誘發患者本身之肌肉自主收縮,逐步修復肩關節之動作角度。(如下圖) 除此之外物理治療師也會搭配個別化之運動訓練,根據患者肩關節及肩胛骨周邊肌群較缺乏的部分進行強化,恢復其日常生活功能且有效避免再次受傷。
若民眾有肩頸痠痛症狀,歡迎至復健醫學部就診。由主治醫師及治療師針對您的問題提供緩解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