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加外傷與急重症病患之醫療服務,本院於2010年8月1日正式成立外傷急症外科(以下稱本科),積極推動24小時主治醫師在院值班制度以及緊急照護手術(Acute care surgery)制度,全天候提供病患主治醫師級的外傷病患救治與緊急手術,並加速急診會診與治療時間,進而提升醫療品質。
在臨床服務方面,本科致力於將微創手術應用於緊急手術之領域,除多項指標性手術(闌尾切除術、膽囊切除術)已將腹腔鏡之使用列為標準程序之外(闌尾切除手術之腹腔鏡使用率為100%、急性膽囊炎膽囊切除手術之腹腔鏡使用率為93.4%),其他腹部緊急手術(如消化性潰瘍穿孔、腸阻塞沾黏分離、診斷不明之腹膜炎)亦大量使用腹腔鏡進行診斷與治療,使用效果顯著且有國際論文發表。自2011年更進一步使用單一切口腹腔鏡(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進行腹部緊急手術,明顯提升術後傷疤之美觀度與病患之滿意度。並且積極推動術後快速康復流程(Early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 以急性闌尾炎為例,將病患在急診之等候時間(自急診掛號至送入手術室止),自過去平均12小時,降至平均5小時;並明顯縮短住院天數。
針對外傷病患之救治,重大外傷(ISS≧16)病患佔全部外傷病患之18%,而重大外傷病患之死亡率僅為2.3%。目前本科已建置完成多項針對不同部位外傷之標準處置流程,其流程與處置成效皆發表於SCI論文上。以骨盆骨折為例,傷患可在到院一小時內由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與當班之急診科主治醫師,共同完成所有評估、急救、復甦與檢查程序;若傷患合併因骨盆骨折造成之後腹腔出血,到院兩小時內可送至血管攝影室,由放射科主治醫師進行血管攝影栓塞止血,此制度建立後骨盆骨折之死亡率為7.7%,(國際文獻報告之骨盆骨折死亡率約為10~26%)。另外,為加速急性外傷出血的處置,我們訂立了大量輸血流程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並且也有能力立即執行主動脈復甦性血管内球囊閉合術 (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 REBOA),並將病患送至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peration Room),在麻醉科協助穩定血壓下,同時進行影像診斷,血管攝影栓塞與搶救手術,抓緊黃金救援時間,減少死亡率。
在醫學研究方面,科內成員已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十篇,針對多重外傷處置與腹部急症治療皆有深入之探討;積極參與國內與國外各級醫學會,並有論文以口頭或海報形式發表;目前亦已依研究之成果制定多項不同外傷之標準處置流程。
在醫學教育方面,本科提供輪訓之實習醫學生與住院醫師良好之訓練,包括腹部影像與超音波之判讀、急性腹症病患之評估、多重外傷病患之評估與治療,以及急重症住院病患之照顧,並強調外科手術之參與及訓練。此外,對於學習態度積極之醫學生或住院醫師,提供醫學研究與論文撰寫之訓練,目前已有數位醫學生參與論文寫作並獲得接受發表及刊登。另外我們也定期舉辦微創手術訓練工作坊,以手術模擬器(Surgical Simulation)或是動物實驗的方式,加強年輕住院醫師許多腹腔鏡手術的能力。
「品質是萬芳的尊嚴」,本科推動之主治醫師一線值班與緊急照護手術制度,即是將此句口號化為行動。明顯提升了外傷與緊急手術病患之醫療品質、縮短會診與治療的等待時間,亦因此提升了病患之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