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ration
乳房外科

乳房外科

查看介紹內容和所屬醫療陣容、診療時間表等訊息。

查看所有科別

醫療衛教

醫療衛教

Aug 30, 2024

全民動起來 保護我們的『她』

根據2012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的統計,乳癌是婦女最常見的癌症,每年全球近50萬名婦女死於乳癌。每年的十月,國際訂為乳癌防治月。在台灣,乳癌更是台灣女性的頭號公敵。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已是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民國99年約有9,600名婦女罹患乳癌,而101年有近1,900位婦女死於乳癌,也就是說不到一小時(55分鐘)即有一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每天有5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

不僅如此,近15年來我國乳癌標準化發生率從由85年之每十萬人30.1人增至99年之63.2人,已增加一倍,且持續增加中。就年齡而言,發生率的高峰介於45-69歲,較西方國家早810歲左右。女性乳癌是更是我國四大癌症(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及女性乳癌)中,唯一平均發生年齡在55歲以下者,對社會及家庭的衝擊甚鉅。因此乳癌的防治是當前極重要的國民健康議題。

◆什麼是乳癌?
乳癌是從乳腺的乳管或小葉的上皮細胞生長出來的一種惡性腫瘤,當癌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會進一步侵入並破壞鄰近的組織及器官,或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它器官。 

◆乳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根據我國陳秀熙教授的研究,探討危險因子與罹患乳癌的相關性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初經年齡較早、晚生育、生育胎數少、具乳癌家族史者,都會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而哺餵母乳可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乳癌的症狀

早期乳癌大部份是無症狀,不會疼痛,當腫瘤不斷地生長時可能產生以下的徵狀:

(1)任何無痛性腫塊
(2)
乳房外觀改變如凹陷或凸出
(3)
乳房或乳頭皮膚有濕疹的變化、紅腫或潰爛
(4)
乳頭有異常分泌物
(5)
乳頭凹陷
(6)
腋下淋巴結腫大
 

◆乳癌的篩檢與診斷

自摸無效!?

  根據一項在中國追蹤長達11年的臨床隨機分配研究結果,乳房自我檢查並無法降低乳癌死亡率,反而會增加發現良性腫瘤,進而增加不必要的切片。加上早期乳癌多半沒有症狀,除了發生前述症狀的女性同胞盡速尋求專科醫師協助外,接受定期的乳房檢查才能早期發現乳癌。

    最常使用的乳房影像診斷工具就是乳房X光攝影和乳房超音波檢查:乳房攝影為偵測早期乳癌之最佳檢查方法,主要在偵測不正常的微小鈣化點,適於年紀較大及乳房較大之病患。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其二等血親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

    乳房超音波檢查:東方年輕女性乳腺較為緻密,超音波可提供極好的影像解析度,尤其是臨床上觸摸不到的異常腫塊,可藉此提早發現。但超音波並無法取代乳房X光攝影。兩者各有所長、宜相輔相成,不應偏廢其一。近年來,乳房核磁共振越發普遍,臨床上主要還是針對上述兩項檢查有診斷困難或是接受隆乳手術的婦女使用。

  無論經由哪一種檢查發現了異常的乳房腫塊,最後仍需取得腫瘤的細胞或組織,經由病理專家判斷才能確定診斷。目前常用的切片方式有:細針抽吸細胞檢查、粗針穿刺切片及外科切片手術。

◆乳癌治療方式的選擇

  目前乳癌治療已進入多專科、多層次的治療方式,依病患之病況而有不同的選擇。一般來說針對早期乳癌病患,手術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療方式。

  手術的範圍包含乳房腫瘤及腋下淋巴結兩個部分:視病患病情採取乳房全切除或乳房保留手術﹔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的病患,術後必須接受患側乳房的放射治療以降低乳癌復發。若術前無腋下淋巴腺轉移的病患,可接受腋下前哨淋巴結切片手術,以減少淋巴水腫的機率。若腋下淋巴節有癌細胞轉移,則應採取淋巴廓清手術。

針對局部腫瘤較大的病患,可先接受術前的化學治療或合併放射治療使腫瘤縮小再進行手術切除。其他的輔助治療包括: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及放射治療等,均有各自的適應症,醫師會視病患的病情給予不同的治療組合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早期發現、積極治療!

  乳癌雖可怕,但只要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都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我國乳癌治療成效已和歐美先進國家相近。零期乳癌治癒率接近98%,第一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95.5%,第二期88.7%,第三期70.6%;但第四期,即驟降至24%。由此可知,早期發現是戰勝乳癌的不二法門。但遺憾的是,每年仍有約七成的屆齡(45-65)婦女因為種種因素並未接受乳房攝影篩檢,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這些女性同胞是我們社會安定的力量,也是家中最重要的成員,所以乳癌的防治不止是女性健康議題,而應該是全民的責任。讓我們一起保護身邊最重要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