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忽略卻常見的靜脈疾病
撰文 淋巴血管外科/ 張庭禎醫師
下肢靜脈曲張
最為人所知曉的靜脈疾病不外乎下肢靜脈曲張,盛行率10 ~ 30 %,主要原因是大隱靜脈逆流,典型發病的部位是小腿內側。但是不同發病部位的靜脈曲張,其根源可能不同,需要進一步釐清。四肢的靜脈系統都包含有深層、淺層靜脈與連結這兩者的穿通枝,下肢深淺層靜脈在鼠蹊部匯合,往上經由髂靜脈進入下腔靜脈,再回流至右心房。
髂靜脈壓迫
髂靜脈壓迫是常見的解剖變異,盛行率20 ~ 25 %,可影響下肢或骨盆部位的靜脈回流,造成靜脈充血,引發局部腫脹、痠痛、搔癢,或刺激伴行的神經,導致麻木感、神經痛。
精索靜脈曲張/骨盆充血症候群
在休息狀態的時候,每次心臟搏動輸出的血量,大約 20 ~ 25 %流入雙側的腎臟,很快再經由腎靜脈流入下腔靜脈。右側的腎靜脈注入偏右側的下腔靜脈很容易,但是左側的腎靜脈必須跨過偏左側的主動脈才能進入下腔靜脈,導致左側腎靜脈容易發生逆流效應,在男生引發精索靜脈曲張 (造成陰囊腫脹疼痛),在女生則引起骨盆充血症候群 (造成慢性骨盆疼痛),盛行率大約 10 ~ 15 %,皆可能導致男、女性的不孕。
胡桃夾症候群
如果左側腎靜脈被主動脈與上腸系膜動脈夾扁,稱作胡桃夾症候群,除了加重左腎靜脈的逆流 (導致下腹痛、上腹痛,甚至頻尿、頭痛、容易昏睡),也可以引發腎臟腫痛、蛋白尿和血尿。
靜脈疾病的特色是剛起床時症狀較輕緩,隨著時間推移,下午或傍晚以後症狀越趨明顯。因為大靜脈在大動脈右側,身體左側靜脈回流心臟較右側不易,所以左側症狀較右側明顯。初步的治療可以使用抗凝血性質的抗血栓藥物或使用柑橘類植物萃取的黃酮類化合物 (Daflon 達促朗),若效果不彰需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掃瞄,尋找解剖構造異常之處,評估是否需要血管腔內的介入性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