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ration
一般外科

一般外科

查看介紹內容和所屬醫療陣容、診療時間表等訊息。

查看所有科別

醫療衛教

醫療衛教

Sep 30, 2025

從開腹到微創:小傷口,大進步

撰文 一般外科/施沐姍 醫師

在過去,人們一想到開刀,總會聯想到「大傷口」與「長時間臥床休養」,特別是消化外科的手術,例如胃癌、肝臟或胰臟的手術,常常需要在腹部劃下一道超過 20 公分的切口。這樣的手術雖然有效,但卻帶來明顯的疼痛、長時間住院,以及不小的心理壓力。隨著醫學科技不斷進步,如今外科已經走入「微創」的時代,讓病人能夠在「小傷口」中,獲得「大進步」。

 

從開腹手術說起

傳統的開腹手術優點在於視野清楚,醫師可以直接看見並觸摸臟器,進行完整的操作。這在早期醫療器械尚不發達時,是確保手術安全順利的主要方式。然而,大傷口也帶來了不便:

  • 疼痛強烈:術後需要較多止痛藥。
  • 恢復期長:通常需要住院一至兩週,完全恢復更要數週甚至數月。
  • 併發症風險:例如傷口感染或腹腔沾黏,增加了病人的不適。

對病人來說,手術本身就是一大挑戰,而開腹更是讓人難以避免地心生畏懼。

 

微創手術的誕生腹腔鏡手術

1980 年代末期,腹腔鏡手術正式問世,第一個應用在臨床的就是「膽囊切除術」。透過幾個不到 1 公分的小傷口,放入鏡頭與細長的器械,醫師便能在螢幕上清楚看見腹腔內的情況,並完成手術。這樣的方式帶來了劃時代的改變:

  • 傷口小,術後疼痛顯著減輕。
  • 住院天數縮短,多數病人 3–5 天即可返家。
  • 外觀美觀,心理壓力降低。

隨著技術進步,腹腔鏡手術逐漸拓展到胃切除、結直腸手術,甚至部分肝臟與胰臟切除。對消化外科的病人而言,這代表著「不再需要承受大傷口之苦」。

 20251002-1.png (23.77 MB)

微創手術的進一步突破 -- 達文西機器手臂

近二十年來,手術機器人也走進臨床。其中歷史最悠久、發展最成熟也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達文西手術系統」。它能提供:

  • 穩定的3D 高解析立體視野,讓醫師看得更清楚。
  • 靈活的手腕型器械,模擬人手甚至超越人手的靈活度。
  • 精準縫合能力,尤其適合血管周圍或深部組織的操作。

這對於複雜的消化外科手術,例如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進階肝切除、困難胃癌手術,都帶來極大的助益。雖然成本相對較高,但也讓許多過去「只能開腹」的手術,有了微創的可能。

 

病人能得到什麼好處?

對病人來說,最明顯的改變就是「恢復更快、痛苦更少」:

  • 住院天數縮短:過去要住院 10 天以上,現在多數情況下不到一週就能回家。
  • 疼痛減輕:止痛藥需求下降,活動起來更快。
  • 恢復日常生活:術後可以更快進食、下床、回到工作崗位。

而在醫療安全上,國際研究也顯示,經過適當的篩選,適合的病人接受微創手術,無論在腫瘤清除的徹底程度、失血量、感染率等方面都更有優勢。

20251002-2.png (23.77 MB)

 

結語

「從開腹到微創:小傷口,大進步」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醫療進步的真實寫照。從過去需要大傷口才能完成的大手術,到今天只需幾個小孔就能進行複雜操作,這正是醫療科技帶給病人與外科醫師的共同福音。對病人而言,代表著更少的痛苦、更快的康復,以及更高的生活品質;對醫師而言,則是技術上的挑戰與責任的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在國際間已獲得肯定,不僅醫療體系完善,外科在臨床成果與研究發表上更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在許多國家,消化外科的大型手術依然以傳統開腹為主,但在台灣,微創手術已逐步普及,並漸漸成為標準治療。未來,隨著科技進步與臨床經驗的累積,微創手術將持續成為消化外科的主流,讓更多病人受惠。

繼續了解更多醫療衛教資訊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