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分娩還要痛?! 皮蛇與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撰文 神經科/梁浩朋醫師
一、什麼是「皮蛇」?
「皮蛇」的學名是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引起的疾病。這種病毒是引起小時候「水痘」的同一種病毒。水痘痊癒後,病毒並未完全離開體內,而是潛伏在脊椎的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如年長、壓力大、生病或接受化療等),病毒就可能再度活化,引發帶狀疱疹。
二、帶狀疱疹的症狀
帶狀疱疹最典型的表現是單側、沿著神經分布出現的紅疹與水泡,常見於胸部、腹部、背部、臉部或四肢,並伴隨劇烈的疼痛、灼熱感或刺痛感。皮膚症狀持續約 2-4 週,但疼痛可能在皮膚癒合後仍持續存在。
三、什麼是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約有 10%-30% 的帶狀疱疹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即使皮膚病灶已癒合,仍會出現長期疼痛,稱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這種疼痛可能呈現:
- 持續性的灼熱或刀割樣疼痛
- 痛覺超敏(allodynia):對輕微刺激(如衣物觸碰)極度敏感,甚至產生疼痛
- 疼痛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對患者造成極大困擾。
四、治療方式
急性期治療:
- 抗病毒藥物(如Acyclovir、Valacyclovir、Famciclovir):可縮短病程、減輕症狀,降低併發神經痛的風險。建議越早使用越好,最好在發疹後 72 小時內開始。
- 皮膚照護:保持患部乾燥清潔,避免抓破水泡以防感染。
神經痛的治療:
- 一般止痛藥:包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甚至短期使用類鴉片止痛劑。
· 若出現持續性神經痛,可使用神經性止痛藥物:如新型抗癲癇藥Gabapentin(加巴噴丁)、Pregabalin(普瑞巴林)和三環抗憂鬱劑,對神經性疼痛都具有不錯的療效。
五、預防方式
疫苗接種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現有的帶狀疱疹疫苗如 Shingrix,屬於重組疫苗,保護效力高,且可用於年長者與免疫力較低的族群。
疫苗建議:
- 建議 50 歲以上成人接種
- 即使曾經得過帶狀疱疹,也可接種以預防再發或減少神經痛風險
- 疫苗接種需與醫師討論,特別是免疫低下者
六、何時該就醫?
若出現以下狀況,應及早就醫:
- 身體一側突然出現紅疹、水泡
- 疱疹出現在臉部、尤其靠近眼睛(需眼科評估)
- 疱疹合併發燒、頭痛、意識改變
- 疼痛在皮膚癒合後持續數週以上、難以忍受
結語
帶狀疱疹(皮蛇)不僅僅是皮膚的病,它的後續神經痛可能長期影響生活品質。及早發現、適當治療與疫苗預防,是降低併發症風險的關鍵。若您或家人疑似出現症狀,請儘快就醫,尋求專業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