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導管檢查簡介
一、甚麼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心臟相當是人體的一個發電廠,它的大小大約一個拳頭大,每天由它輸送出去的血液約有1900加侖,所有身體各部份的器官及周邊組織細胞所需的養份及氧氣,都是從心臟傳送出去供應。因此,心臟對於生命的維持佔有很重要的角色。而心臟肌肉本身的氧氣及養份供應,則是由環繞在其外側的三條主要冠狀動脈來供應,分別是左前降支,左側旋支及右冠狀動脈。 一旦這些血管因血管硬化或血塊產生,造成血管狹窄或阻塞時,會有胸痛或胸悶或呼吸不順的情形產生,醫學上稱之為"心絞痛"。導致此病的危險情況有:(1)高血壓 (2)膽固醇高 (3)血脂肪(又名三酸甘油脂)過高或高密度膽固醇(又名好膽固醇,HDL)過低,少於35mg/dl (4)糖尿病 (5)抽煙 (6)家族病史等等。所以當您爬樓梯、走路時會覺得喘,心臟跳動加快或胸部壓迫感,如果不把狹窄部份弄寬,有可能會完全堵塞,造成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至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內科藥物治療,外科血管繞道手術治療,及介入性血管成形術治療。
二、甚麼是心導管檢查?
為什麼要做?做了又有什麼甚麼好處?
心導管檢查,是藉由一條粗細如原子筆心的小管子,經腿上或手腕的血管放到心臟注射顯影劑,再利用X光照相方式得到清晰的血管影像。在注射顯影劑過程中會使您感覺全身發熱數十秒,這是正常現象請您放心。
至於檢查時間大約為40分鐘到一個小時,若您做的是通血管治療則需要2個小時以上。 如果您和您的醫師決定用氣球擴張成形術來治療您的心臟疾病,您的主治醫師會向您解釋氣球擴張成形術的詳細過程及安排檢查的時間,同時主治醫師會向您解釋實施氣球擴張成形術的危險性,包括局部出血、心律不整、血管或心臟損傷、中風等,而且與病患病情嚴重性有絕對的關係。如果您有藥物過敏或過敏病史,不要忘記提醒主治醫師。因為在實施氣球擴張成形術的過程中,我們會使用X 光顯影劑及其它藥物使過程更為順利。在此之前您將被要求禁食4-6小時、把鼠蹊部毛髮刮除、注射點滴、在您手或腳摸得到脈搏處作上記號,最後進入心導管室之前,請先上洗手間,讓身體處於無壓力的狀態,這樣可使得心導管檢查的過程更加順利。 一般心導管檢查平均住院約3-4天,若氣球擴張術或支架治療則需多住1-2天(包括加護病房觀察1天)。做完後為避免出血,須用2公斤砂袋壓迫4-6小時,絕對臥床休息8小時,前24小時臥床休息。本檢查的危險性很低,但有極少數人會對攝影時使用之藥物過敏,甚至休克。小部份人在檢查部位有"瘀青",這是正常現象,請勿驚慌;但若檢查部位有鼓起,紅腫熱痛,則趕快告知醫生。也有少數人會引起心律不整,這機會只有千分之一。若要將藥物過敏減到最低程度,可使用一種[非離子攝影藥劑]。假如心臟血管攝影發現到您的冠狀血管有異常的情形,需要時,可以考慮接受氣球擴張術,或是血管支架的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