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掉髮掀起禿頭危機?找出病因解決頂上困擾
32歲的王小姐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近期因為同事陸續確診,讓她的業務量逐漸增多,而下班後的她還要料理家中瑣事,同時兼顧工作與家務讓她壓力感爆棚,開始大量落髮甚至出現局部毛髮稀疏的情形,焦急的她前往萬芳醫院皮膚科就診,在檢查治療後現已恢復以往的髮量。
萬芳醫院皮膚科林怡慈醫師表示,正常頭皮至少有10萬個毛囊,且頭髮生長週期可分三段: 成長期、衰退期、休止期,每天都會有生長週期結束的頭髮掉落,平均落髮量在100-150根都屬於合理範圍,當頭髮掉落後,毛囊會再長出新生頭髮,重新開始一個生長循環。
女性常見落髮成因:
休止期落髮—健康的毛囊受到突然的外力影響,導致階段性停止生長,如產後落髮、維生素缺乏、壓力過大、減肥,臨床上會看見廣泛的頭髮掉落。
遺傳性/型態型落髮—俗稱雄性禿,女性也是有可能因為基因遺傳,使毛囊對雄性賀爾蒙的敏感度高,逐漸萎縮退化,而在頭頂變得稀疏、髮線分離,逐漸往外延伸。
圓形禿—俗稱鬼剃頭,因為免疫細胞攻擊毛囊或是自體免疫疾病影響,出現明顯範圍的局部落髮。
病理性/疤痕性落髮—毛囊長期受損永久萎縮無法長出頭髮,如毛囊發炎長膿包、傷疤,或是慢性疾病,像是化療、自體免疫系統異常。
受到落髮困擾的病人在門診中並不少見,對此林怡慈醫師以產後落髮為例,懷孕時女性荷爾蒙高漲,因此延緩落髮的週期,等到產後2~3個月女性荷爾蒙逐漸低下,讓原先孕期該脫落的毛髮同時掉落,且部分產婦還伴隨照顧新生兒的壓力,才會出現驚人的掉髮量,這是相當典型的階段性落髮症狀。不過上述情況不用太過擔憂,通常快至3~6個月,慢則6~12個月,媽媽們就會回歸正常的生髮週期,恢復以往的髮量。
雖然大量落髮讓人看著觸目驚心,讓民眾感到恐懼與壓力,難以平常心面對,對此林怡慈醫師說,壓力賀爾蒙也會影響生髮狀況,因此保持正面的心態,耐心治療與配合非常重要。她也建議,日常掉髮狀況若超過200根、頭皮有不適等情形,應即早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及時診斷接受相對應的治療。而平日適度補充蛋白質或是鐵、鋅這類的營養素可以強化髮根,幫助頭髮生長,也應避免過度染燙,讓頭髮維持最單純的環境生長,自然就會減少落髮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