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專區

透過資訊與技術的分享交流,為民眾創造更美好的體驗

Decoration
Decoration
新聞稿
Nov 17, 2023

走路喘吁吁出門玩樂好困難 胸腔復健有解!

「稍微走一點路就喘不過氣,寧願坐著不動」、「我家住四樓,想到出門時要爬樓梯就覺得疲憊,開始不喜歡外出,都快沒有社交生活了」這是53歲黃先生的日常寫照,反覆發作的慢性支氣管炎,讓他咳嗽胸悶、呼吸急促,漸漸對出門玩樂失去動力。轉到萬芳醫院就診後,醫療團隊協助其規劃胸腔復健的一系列課程,實行半年後,進行低強度活動不再氣喘吁吁,精神與活動力也振奮許多!

 

萬芳醫院復建醫學部醫師林硯農表示,患有氣喘、慢性阻塞型肺部疾病、新冠肺炎後遺症等肺部疾病族群,病人在活動時容易感到胸悶、吸不到空氣等窒息感,導致活動意願降低,在不知不覺中縮小活動範圍或選擇靜態活動,也因此在肺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常合併肌肉系統的病變,包含肌肉細胞流失、肌纖維分布改變及血流供應不足等狀況。

 

林硯農指出,日常生活如行走、穿衣、採買、洗澡等,都仰賴上下肢的肌肉收縮並執行動作,若長期只維持在低強度的活動,心肺耐力與肌耐力都會快速流失,恐會造成失能需由親友協助打理生活起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人際互動。

因此,在治療肺部疾病時,除了藥物治療外,復健團隊會視病人狀況將「胸腔復健」加入療程計畫中,常見方式有「呼吸道清除技巧、呼吸運動、心肺耐力訓練、肌肉阻力訓練」,物理治療師會教導病人學習呼吸調控及肌力維持,練習坐立或下床使用輪椅,讓病人出院後能夠銜接居家生活。

 

林硯農提醒,胸腔復健需不間斷進行2~3個月且出院後維持適度練習,才會明顯感受心肺功能提升,因此復健科醫師會再三叮囑病人定期回診,安排心肺耐力測試與課程,確認心肺能力進步幅度,也鼓勵肺部疾病者若自覺生活功能已嚴重受影響,可至復健科門診接受評估,打造最適切的療程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