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肛門微創手術 (TaMIS)

經肛門微創手術 (TaMIS)
大腸直腸腫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越靠近直腸,手術難度越高。中低位直腸腫瘤(距離肛門10公分內),更是讓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備感頭疼。由於病灶本身位置的限制,即便是在腹腔鏡的輔助下,也很難看清楚骨盆腔底部的神經與血管組織,操作角度受限,不易進行手術。在80年代即有德國醫師Buess提出經肛門內視鏡手術(TEM),應用於早期直腸癌及其他肛門良性腫瘤。特別是年紀大,內科疾病複雜等高風險的患者,可以避免承受傳統大手術的風險。不過經肛門內視鏡手術(TEM)仍有其限制,包括耗材昂貴、需要特殊器材,以及操作不易等缺點。
近年來由於單孔腹腔鏡手術(Single-port Surgery)的發展,外科醫師嘗試將單孔腹腔鏡手術的器械和經驗應用在中低位直腸疾患的治療,成為新型的經肛門微創手術TaMIS(TransAn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適用於如肛門良性疾病,包括脂肪瘤,類癌瘤(Carcinoid tumor)及腸道基質瘤(GIST),或是早期中低位直腸癌的治療 (一般是小於三公分及侵犯深度較淺的早期腫瘤)。這是一種完全無疤痕的手術,利用人體天然的孔道,經由肛門可以近距離的看清楚腫瘤,完整的將其切除並縫合傷口,在手術的過程中也較不易傷及神經、血管或肛門括約肌,使肛門控制排便功能得以完整保留,也不需要切除直腸及肛門。切除後的標本亦由肛門直接取出,身體外觀上完全無疤痕,有助於減輕患者疼痛及縮短術後恢復時間,通常術後隔天即可出院。對外科醫師來說,技術上跟單孔腹腔鏡無縫接軌,大大降低學習曲線,能夠造福更多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