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ration

醫療衛教

醫療衛教

Aug 29, 2025

來乾一杯~喝酒有什麼不好?

撰文 精神科/詹宜勳醫師

美酒佳釀一直是大家助興解憂的良伴。然而,當飲酒的目的從愉悅紓壓轉變為避免不快,那可能意味著大腦已經被酒精悄然綁架,個人行為也隨之出現難以自制的表現。

酒癮:一場大腦的慢性病

如今,成癮已被醫學界明確定義為一種大腦的慢性疾病。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其影響遠超乎我們想像。當酒精進入大腦,特別是掌管決策、判斷與抑制衝動的前額葉,便會對其功能產生干擾甚至挾持而出現諸如失控飲酒、情緒不穩、衝動行事等一系列的行為表現。

酒精對身體的危害更是眾所皆知,從即時的判斷力下降、平衡感失調,到各種慢性疾病與癌症,對健康的影響可謂全面而深遠。除此之外,也會破壞個人社交關係家庭和睦職場表現,形成惡性循環。

對身體的傷害也是全面性的,從大腦、心血管乃至消化系統皆會受到影響。

辨識飲酒量

  因此,學會觀察並衡量自身的飲酒量就顯得至關重要。根據衛生福利部 2023 年公布的「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來計算, 一個酒精單位是 10 公克純酒精,適度飲酒的標準:

     男性: 每日不超過2個標準飲品,每週不超過14個標準飲品。

     女性: 每日不超過1個標準飲品,每週不超過7個標準飲品。

同時,飲酒前吃些帶有油脂的食物,並慢慢酌量飲用,避免酒後導致自己與他人的身心健康。但衛生福利部強調喝酒不論多寡,皆有害健康,因此若能「不喝更好」!

20250904-1.png (880 KB)20250904-2.png (400 KB)

從適度到警訊的界線

然而,當飲酒量超過上述標準,或者出現以下任一症狀時,便需要特別提高警覺,這可能是酒精使用障礙的早期跡象:

     強烈飲酒的渴望,難以自制

     需要喝更多的酒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停酒後出現手抖、心悸、焦慮、失眠、噁心戒斷症狀

     無法減少或控制飲酒

     花費大量時間在酒精相關活動上

     因飲酒而減少重要的社交或娛樂活動

     即使酒精已造成生、心理問題,仍持續飲酒

我們可以透過自填式華人飲酒問題篩檢問卷(CAGE)進行自我評估:

     你曾經不想喝太多,後來卻無法控制而喝酒過量嗎?

     家人或朋友為你好而勸你少喝一點酒嗎?

     對於喝酒這件事,你會覺得不好或感到愧疚嗎?

     你曾經早上一起床尚未進食之前,就要喝一杯才覺得比較舒服穩定?

若其中任何一項回答為「是」,則強烈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尋求協助

面對酒癮這個複雜的課題,社會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與資源。目前政府設有酒癮治療補助方案,同時,對於有其他物質或藥物成癮的個案,政府也有藥癮補助方案,兩者目的都在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鼓勵他們勇敢踏出治療的第一步。

若您有任何相關疑問,或是身邊親友有類似困擾,都歡迎至本院精神科就診或聯繫本院酒藥癮防治中心個案管理師尋求協助。

諮詢專線: 0229307930 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