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老年人肌少症
您或身邊長者是否感覺體力逐漸下滑、走路速度變慢、跌倒次數增加、無法拿較重的物品,連毛巾都擰不太乾,甚至從坐到站都需要協助?您或許視之為正常老化現象而忽略它,殊不知這些可能是加速衰弱與失能的肌少症的表現。
肌少症對老年人健康影響層面廣泛
肌少症是隨年齡增長持續進行的全身性骨骼肌疾病,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台灣,肌少症人數勢必持續攀升。肌少症對於老年人的健康影響層面廣泛:除了造成無力、步態不穩而增加跌倒、骨折與失能的風險外,肌少症也與失智症、吞嚥困難有顯著關聯,且病人的住院率較高、生活品質較低;而由於肌肉在調節血糖扮演的重要角色,肌少症患者也較易有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問題。此外,肌少症亦顯著增加死亡風險,綜合12篇研究的統合分析顯示,相較於正常者,肌少症患者的死亡率高出約2.6倍,79歲以上老人更高出3.4倍。
除了肌肉量的減少,歐洲肌少症工作小組於2018年提出的肌少症定義更著重於肌肉功能的衰退,將肌力減退訂為肌少症的主要指標,因為相較於肌肉量,肌力更能預測肌少症的預後。
老化 發炎 少動 營養不良是主因
肌少症的成因包括(1)單純老化造成的肌肉流失;(2)由於發炎相關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及神經系統等疾病所造成;(3) 活動量減少:如臥床或缺乏體能活動造成的肌肉流失;(4)營養不良:如蛋白質及能量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或因藥物引起厭食。
肌力未達標即需治療
首先評估握力或椅子坐站測試,當發現病人肌力未達正常標準時,便將病人列為「可能肌少症」的患者,建議開始給予治療,並進一步安排檢測肌肉量與運動表現,如行走速度、簡短身體功能量表(SPPB)等,來確定肌少症診斷並評估嚴重程度。
治療首重運動與營養
肌少症的治療首重運動訓練,能改善肌力、肌肉質量、行走速度及平衡。運動訓練以系統性漸進式的阻力運動效果最佳,建議以每周兩次的中低強度訓練開始,在專業醫師、治療師或教練指導下,逐漸增加強度。運動訓練的同時也建議搭配營養補充,無慢性腎臟疾病的老年人,建議每天每公斤至少攝取1.2公克的蛋白質,平均分配於各餐。其他包括特定胺基酸、Omega-3魚油、維生素D之補充,及特定藥物對於肌少症的療效則尚待更多研究。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殺手,當您或您身邊的長者出現上述肌少症相關症狀,請別忘了跟您的醫師討論,以便及早接受檢測與治療,以防止或延緩不良預後的發生。
圖: 肌少症對老年人健康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