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ration
感染科

感染科

查看介紹內容和所屬醫療陣容、診療時間表等訊息。

查看所有科別

防疫專區

防疫專區

更新日期:2024/08/09

 /口罩規定 / COVID-19 / 疫苗訊息 / 國內外疫情/院內感染管制政策宣導


口罩規定 --113/05/19



TOP 

COVID-19 政府政策宣導

COCID-19輕症患者就醫建議

12.png (793 KB)


 疫苗訊息-113/08/08

                 成人肺炎鏈球菌疫苗-113/05/08

13.png (387 KB)

         

                 百日咳疫苗-113/08/08                 

001.jpg (308 KB)

M痘疫苗

10.jpg (196 KB)

TOP

  國內外最新疫情

病毒性腸胃炎-113/09/03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35(825日至31)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9,536人次,較前一週127,876 人次略升1.3%,高於2019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2023)年同期,近5週整體而言呈上升趨勢;另全國近四週(3235)共接獲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8起,以檢出諾羅病毒( 29件,占60.4%)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4件,占29.2%)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8起,以檢出諾羅病毒( 29件,占60.4%)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4件,占29.2%)。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細菌性病原有增加的趨勢,檢出病原以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細菌性腸胃炎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症狀可持續1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餐飲旅宿場所等大規模腹瀉群聚事件。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備餐環境及烹製食物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且食物應注意保存避免於室溫下放置過久且須澈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蛋、肉類及魚貝類等),以預防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傳播。

1130830病毒性腸胃炎.jpg (347 KB)

M痘-113/09/03

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各國監測資料顯示,全球今年截至第35週累計報告約10,429例確診病例,多集中於美洲(36.8%)及非洲(33.2%)5月起整體疫情上升,以非洲區尤為明顯,主要係因剛果民主共和國(DRC)東部及蒲隆地爆發Ib亞型之疫情所致,鑑於該亞型病毒之致死率較高, WHO前於8/14宣布此波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除加強流行區疫情管制,亦呼籲各國注意跨境傳播。鄰近國家中,中國、泰國疫情平穩持續,餘多國僅報告零星病例,澳洲則自今年5月起出現明顯疫情,截至8月已報告3百餘例,且仍在升高,須密切監測發展趨勢。

民眾如有前往高風險國家或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旅遊期間建議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也應避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減少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mpox_1(1).jpg (6.66 MB)

百日咳-113/08/09

003.jpg (1.95 MB)

日本腦炎-113/05/16

腸病毒-113/05/22

諾羅病毒-113/04/22

04.jpg (387 KB)

M痘113/04/12

T

  院內感染管制政策宣導

--進入醫院請配戴口罩--

--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09.jpg (935 KB)
2024世界手部衛生日-萬芳醫院活動-邀請全體人員分享手部知識
勤洗手  保健康 萬芳醫院關心您

2023世界抗生素周 抗生素宣導 --112/12/01

06.jpg (965 KB)

08.jpg (85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