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兒童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撰文 兒科部/ 王錦莉 醫師
紫斑症,顧名思義就是身體任何部位出現出血點。臨床上可區分為血小板低下紫斑症和類過敏性紫斑症(血小板數目正常)。本文主要介紹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紫斑症的主要症狀為在皮下、口腔黏膜、牙齦或鼻腔有出血現象,情況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胃腸道出血、血尿,甚至是顱內出血的情形。
任何年齡層都有機會發生,兒童時期則是一至五歲幼童比較容易出現急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小朋友出現上述情形時,血液常規檢查會發現血小板數目明顯減少,大部分病童會低於每微升五萬以下(正常值十五萬以上),甚至更低,也有可能會降至血小板數目每微升一萬以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的主要致病原因,大都是發病前二至四星期左右,曾經發生病毒感染,譬如一般感冒或是腸胃炎,體內產生抗血小板抗體,與血小板結合後,經過血液循環流經脾臟,被大量破壞掉後,造成血小板數目大幅減少,而產生出血現象。臨床上,也有一部份小朋友是因為服用藥物或接種疫苗後,造成的免疫失調現象導致產生抗血小板抗體造成的。
一般而言,如果血小板數目高於每微升二萬以上,會在三個月內自然痊癒,無需任何治療,但這段期間須避免碰撞造成出血。但是如果病童血小板數目低於每微升二萬以下,自發性出血的機會就會增加,則須使用藥物以縮短血小板恢復時間,以避免發生嚴重出血現象,尤其是預防顱內出血。常用的第一線藥物是類固醇,如果效果不佳,可改使用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加速血小板數目儘快恢復,減少出血的機會。大部分病童,不需要接受血小板輸血治療,但是如果發生嚴重出血現象,例如顱內出血,造成生命威脅時,可需要予以血小板輸血治療,以避免大量出血。約有百分之十的病童,體內血小板數目低下會持續六個月以上,稱之為慢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則須接受較強的免疫抑制劑治療,甚至考慮接受脾臟切除手術,以避免長期血小板數目過低造成容易出血現象。
所以,兒童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為一種良性疾病,大部分的病童,都可以完全康復。若父母親碰到自己小孩出現類似紫斑的情形時,請儘快就醫,早期確立診斷,並適時給予藥物治療,以避免嚴重出血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