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蟹足腫該怎麼辦?
撰文 放射腫瘤科/趙興隆 醫師
蟹足腫(keloid)是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形成凸起的疤痕,常見於外傷後、穿耳洞、注射疫苗或手術後,對患者造成困擾。據統計,每100人中約有2人屬於「疤痕體質」。
蟹足腫的常見位置和症狀:
常見位置:胸部、背部、肩膀、耳朵、下巴
常見症狀:包括騷癢、緊繃和疼痛,尤其在夏天或進行戶外活動時,症狀加劇。若生長於關節部位,還可能妨礙日常活動。
心理影響:蟹足腫不僅帶來身體不適,也可能影響外觀,導致自我形象受損或社交困難,有些患者甚至會出現抑鬱情緒。
常見的治療方式:
- 類固醇或藥物注射:以低劑量類固醇注射減少疤痕厚度和紅腫,某些化療藥物也有助於治療,但需要密切監測。
- 冷凍或雷射治療:破壞疤痕組織,逐漸萎縮,但需要多次治療。
- Silicone藥物塗抹或壓力包覆:常用於改善局部的症狀。
- 手術切除並結合淺層放射治療:有效抑制疤痕增生,達到良好療效。
最新技術:淺層放射治療(SRT)
淺層放射治療(SRT)是治療蟹足腫的有效新技術。利用低能量射線破壞纖維母細胞,從而抑制疤痕形成,並具有消炎、止癢的效果。
SRT的優點:
- 顯著降低復發:傳統手術後,蟹足腫復發率高達70-90%,而SRT將復發率降至10%以下。研究顯示,術後24-48小時內接受SRT效果最佳。
- 治療副作用小:低能量射線只作用於皮膚表層的若干毫米(mm),對深層組織幾無影響。
- 縮短治療週期:每次治療僅需數分鐘,無需住院,療程更有效率。
- 適用範圍廣泛:除了適用於各種不同部位,尤其對復發風險高和對傳統療法無效的患者特別有效。
- 提升生活品質:控制復發後,患者無需重複接受侵入性治療,改善外觀與症狀,有助於減輕心理負擔。
結語
蟹足腫雖非致命,但其頑固性和高復發率讓患者困擾。減少傷口刺激(如搔抓或摩擦)有助於預防蟹足腫。淺層放射治療(SRT)因其高療效和低復發率,成為治療的希望,尤其適合大型傷口或高復發風險的病例。對蟹足腫患者,建議儘早諮詢專科醫師,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最佳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