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症候群飲食原則
腎病症候群飲食原則
腎病症候群是從尿液中大量流失蛋白質(每天至少3公克以上),血中白蛋白降低、高膽固醇血症,體內水份蓄積導致全身水腫的腎臟綜合症狀。主要由於腎絲球受損,造成蛋白質有不正常的通透性,以致於蛋白質自尿液中流失,使病人發生嚴重的蛋白質營養不良,身體組織耗損且抵抗力減弱。這些情況大部分會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而改善,只要蛋白尿減少,血中白蛋白濃度即回升,進一步減輕水腫現象。
配合病情的演變,腎病症候群的病人需要適度控制飲食中蛋白質、油脂、膽固醇、鈉及水分的攝取量,並配合足夠的熱量攝取新鮮食物,以期早日復原。
飲食原則如下:
一、建議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為:0.8公克×理想體重(公斤) + 尿蛋白流失量。
例如:理想體重50公斤,每天尿蛋白10公克,因此每日蛋白質需要量= 0.8×50 +10 = 50公克
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
食物種類 |
份量 |
蛋白質(公克) |
熱量 |
舉例 |
乳品類 |
240c.c |
8 |
150 (全脂) |
全脂奶粉30公克或4湯匙、 |
豆魚蛋肉類 |
1兩 |
7 |
75 |
各式去骨肉類約35公克, |
全穀雜糧類 |
1碗 |
8 |
280 |
飯1碗,熟麵條2碗, |
水果類 |
1份 |
0.5 |
60 |
小蘋果1個(約140公克), |
蔬菜類 (購買重量) |
1份 |
1 |
25 |
大黃瓜110公克,絲瓜115公克, |
二、控制油脂與膽固醇攝取量:
1.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烹
2.炒菜宜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者(如: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等),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者(如:豬油、牛油、肥肉、奶油、棕櫚油、椰子油等)。
3.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腦、肝、腰子等)、蟹黃、蝦卵、魚卵等。
調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等方式。
三、減低鈉的攝取量:
病人大部分有某種程度的水腫,加上使用類固醇控制病情,會造成鹽份及水份蓄積體內。正常人每天鹽份約攝取6~10公克,嚴重水腫時應降至3-4公克,恢復期則可略為提高。
下列食物含鈉量高,儘量避免選用:
乳品類 : 乳酪
蛋魚肉類 : 各式醃漬加工肉品,如火腿、香腸、肉鬆、肉乾、鹹蛋等
豆類 : 豆腐乳、加味豆干、味噌
全穀雜糧類 : 蘇打餅乾、油麵、麵線、速食麵等
蔬菜類 : 醃漬蔬菜如泡菜、榨菜、梅干菜、雪裡紅、蘿蔔干、酸菜等
水果類 : 各式蜜餞、果乾、蕃茄汁、楊桃汁等
調味品 : 沙茶醬、辣椒醬、蠔油、蒜茸醬、味精、胡椒鹽、蕃茄醬、海苔醬等
其他 : 雞精、洋芋片、米果、花生醬、運動飲料等
四、每日適當攝取水份
1.每日應注意體重變化,體重快速的增加,往往代表體內水份積留,而造成水腫
現象,此時除了限制鈉的攝取之外,尚需控制水份的攝取。
2.一般若無水腫現象,則今日水分攝取量(包括食物、點滴及藥水)約等於昨日尿量
+500c.c.。若是有水腫的現象,則今日水份攝取量約等於昨日尿量,以減少水分
蓄積,直到水腫現象改善。
3.在飲水量受限的情形下,可含小冰塊來取代飲水。
4.可使用檸檬汁、口香糖或酸梅以刺激唾液分泌,減少口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