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疾病之控制蛋白質飲食原則
慢性腎臟疾病飲食原則
控制蛋白質之原則
控制飲食中蛋白質攝取量,可以減少尿毒的產生,延緩腎功能的衰退。但控制蛋白質攝取量的同時,須配合足夠的熱量,以免身體組織蛋白質的分解,增加尿毒的產生,且可使蛋白質利用效率較好。
每日建議攝取的蛋白質量,其中50-70%須來自高生物價的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或黃豆製品),如:雞、鴨、魚、肉類、雞蛋、奶類,其餘的蛋白質由米、麵、蔬菜供給。
米、麵類及其製品、蔬菜含有低生物價的植物性蛋白質,須依照營養師設計的份量食用。
在蛋白質限制下,每日所需熱量,可由下列蛋白質含量極低的食物,做出可口且熱量高的低蛋白點心,如:
糖(如:白糖、蜂蜜、果糖……等,及葡萄糖聚合物)
植物性油脂(如:黃豆油、花生油、蔬菜油、橄欖油、芥花油……等)
低蛋白澱粉類(如:澄粉、玉米粉、太白粉、藕粉、冬粉、涼粉、粉皮、西谷米、粉圓……
避免低生物價蛋白質含量高的植物性食品,如:
全榖雜糧類:綠豆、紅豆、毛豆、蠶豆、豌豆仁、皇帝豆、蓮子…等。
麵筋製品(如:如麵筋、麵腸、烤麩等)
堅果種子類(如:花生、瓜子、核桃、腰果、杏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