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ration
腎臟內科

腎臟內科

查看介紹內容和所屬醫療陣容、診療時間表等訊息。

查看所有科別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Mar 01, 2023

急性腎損傷的預防與治療

急性腎損傷的預防與治療

腎臟科  楊韻紅醫師

  急性腎損傷,定義上為腎臟突然失去主要的過濾及代謝功能,導致血液中有過多的鹽、水分、尿毒素堆積,同時也會造成體內電解質、酸鹼失去平衡,使得經由腎臟排泄的代謝物無法順利排除。據2020年美國腎臟資料登錄系統(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的報告,台灣透析(洗腎)盛行率和發生率為全球之冠,雖慢性腎臟疾病是透析的主要原因,但如未能在急性期及時發現與治療,也會進入慢性期或透析階段。

 急性腎損傷原因

  急性腎損傷的成因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腎前性,也就是因腎臟血液灌流不足引起,如脫水、失血過多、休克、心臟衰竭及肝腎症候群等。第二類為腎因性,包括感染、敗血症、腎絲球腎炎、腎小管壞死、惡性高血壓、橫紋肌溶解症、藥物(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抗生素、化療藥物、顯影劑)等。第三類為腎後性,主要是泌尿道阻塞引起。大部分的急性腎損傷如果能在早期快速診斷與治療,通常是可以恢復正常的。

11203急性腎損傷.png (58 KB)

 急性損傷症狀與診斷

  腎臟主要負責水分、調節酸鹼電解質平衡和廢物毒素的排出,故急性損傷時可能會出現的症狀有:尿量減少/變深、下肢水腫、噁心、嘔吐、虛弱無力、意識不清、心律不整、呼吸困難及血壓改變。診斷主要依據抽血、尿液檢查及腎臟超音波。

 治療與預防

  急性腎損傷的治療,最重要的是檢查出造成急性損傷的原因並矯正治療。包括保持足夠的腎臟血液灌流、給予適當的水分補給、停止服用造成腎損傷的藥物和食物、緩解泌尿道阻塞、血壓控制、適時的透析治療等。大部分急性腎損傷病人,在支持性療法及改善原因後便能恢復,但嚴重者可能需要透析治療,特別是發生在年長者、多重共病者及加護病房的重症患者。透析治療分為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但急性透析大部分以血液透析為主,醫師會在病人的鼠蹊部(股靜脈)或頸部(內頸靜脈)放置雙腔靜脈導管,經由導管血液會被抽出並經透析管路進入血液透析機(人工腎臟)中開始進行血液淨化、脫水的動作,然後乾淨的血液會經由另一條管路回到體內。與一般常規透析不同的是,急性腎損傷血液透析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病患罹病原因、血流動力學狀態、透析機型,持續四至二十四小時。血液透析是一種侵入性的治療,會有一定的風險,因急性腎損傷而需要透析的病人,不一定需要長期洗腎,要看罹病原因及腎功能的恢復而定。

  預防勝於治療,這是不變的真理。如何預防腎損傷,首先民眾須對其有初步的了解,如腹瀉、嘔吐時適當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不亂服用成藥、中草藥、或來路不明的藥物偏方,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原發病,避免食用添加過多鹽的食物,及定期健康檢查

  急性腎損傷只要早期發現並妥善治療,大部分是可以痊癒的。因此民眾在發現有疑似症狀出現時,請務必儘速就醫,方能及早治療並降低因急性腎損傷造成的長期透析及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