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腹股溝疝氣
六十歲多年抽菸慢性咳嗽的李先生,有天心血來潮去時下最夯的健身房健身,第一天做完運動回家後洗澡才發現,下腹部鼓出一塊腫塊,有垂墜感,按著腫塊就會消失;於是他來到泌尿科門診經診斷後為「疝氣」。疝氣台語稱為「墜腸」或「脫腸」,是指「體內器官由正常位置,移到不正常的位置」,常發生於下腹部、鼠蹊部,其中「腹股溝疝氣」最常見;有的人在小時候就被診斷,有的人要到成年才發現。一般來說典型的「腹股溝疝氣」症狀為站立活動時會感覺腹部、腹股溝疼痛及下墜感較明顯,平躺時腹部、腹股溝的凸起可能會消失,肚子用力會感覺有東西掉下去或移位,如果當疝氣突然變大無法退回,嚴重時可能會有劇烈疼痛、腸子缺血壞死。 | |
▍ |
|
腹股溝疝氣因為成因不同分成兩種:間接型疝氣、直接型疝氣。 | |
|
|
|
|
▍好發因子有哪些? | |
所有導致腹壓上升的狀況如:提重物、不當的方式重訓、便秘、排尿困難常常腹部用力、氣喘、抽菸導致的慢性咳嗽、慢性肺病、大量腹水、懷孕、肥胖等;此外,腹肌衰弱像是年紀大、營養不良、運動不足等因素都是。 | |
▍治療方式 | |
手術修補為唯一的治療方式,手術分為「傳統修補」與「微創腹腔鏡修補」,兩者都可用人工網膜;傳統修補傷口大約五到六公分,傷口較大、手術恢復期較長;而腹腔鏡修補則是有單孔或三孔,大部分手術隔天就可以正常下床走動並出院,並且有較不疼痛、傷口較美觀及傷口好照顧的好處。建議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後再決定手術方式。 | |
▍治療團隊介紹 如有任何治療問題,歡迎至本院泌尿科門診諮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