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骨鬆中心主任/陳昱斌醫師
全世界約每兩秒就發生一例髖部骨折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世界高齡人口比例也逐漸增加,而台灣也正經歷高齡化社會的轉變。而隨著人口老化,骨質疏鬆所造成之骨折風險,更是年長者不可忽視的威脅。其中,髖部骨折實為所有骨鬆導致骨折風險中,最具傷害性的骨折類型。
據統計在2019年,全世界有將近有一千四百萬位患者遭遇髖部骨折,換算下全世界每過約2秒就有一例髖部骨折發生。而在台灣,每年有近兩萬位患者發生髖部骨折,更有甚者。據統計台灣的髖部骨折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九位,足見髖部骨折對我國年長者造成的莫大威脅,更迫切需要提升民眾意識防治髖部骨折的發生。
髖部骨折的可怕
髖部骨折指的是大腿股近端處的骨折。大腿骨近端本是相當強壯的區域可以承載重量,但年長患者若罹患骨質疏鬆,髖部就有可能因為跌倒而產生骨折。然而一旦年長者在經歷髖部骨折後,即使接受了適當的手術治療,術後的高死亡率以及失能風險一直都是臨床上急需克服的難題。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年長髖部骨折患者於手術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18%,而年長患者於髖部骨折後導致的臥床及活動力下降,則是導致本類患者於骨折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髖部骨折患者於手術後半年,僅僅只有20%可以回復受傷前的功能,而於手術後一年甚至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患者將呈現嚴重照護依賴的失能狀態。同時髖部骨折的發生,對於照顧這些患者的家人而言更是可怕的體力與心力的煎熬,甚至有近20%家屬報告在照顧髖部骨折患者上,承受相當高的心理壓力負擔。
骨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發生髖部骨折災難
有鑒於髖部骨折的可怕後果,防治髖部骨折的發生將刻不容緩。而『骨質疏鬆』即是導致髖部骨折發生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因此及早發現骨鬆的潛在風險,並及早進行介入治療,才能有效治年長患者發生髖部骨折後的災難式連鎖骨牌效應。建議高風險之民眾如:1.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 2.父母曾發生過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 3.曾發生過脊椎、髖部或是手腕骨折的患者; 4.服用類固醇藥物,務必及早接受骨質疏鬆檢查。而已經有骨質疏鬆的患者也不忘定期回診追蹤,接受適當骨鬆防治與治療,才能免除髖部骨折威脅,老年生活活得快樂又健康。

圖片來源: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17101-hip-fr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