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ration
癌症中心

癌症中心

查看介紹內容和所屬醫療陣容、診療時間表等訊息。

查看所有科別

醫療衛教

醫療衛教

Apr 01, 2023

腫瘤心臟學

撰文者: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 廖子堯醫師

簡介

近年來,腫瘤心臟學(Onco-cardiology)漸受重視,其內容包括癌症患者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後與心血管疾病間的關係。癌症的診斷及治療在近年有大幅突破,患者的生存率也隨之逐步上升。1975-1977年,在美國全期別的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約為50%1999-2005年已上升至約68%。抗癌藥物及治療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但其急性或慢性的心血管毒性已影響到病患的存活率及生活品質。傳統化學治療藥物如小紅莓(adriamycin)的心血管毒性,標靶治療藥物如賀癌平(商品名Herceptin,學名trastuzumab)的心肌毒性,免疫治療藥物(anti PD-1anti-CTLA4)可能誘發的自體免疫心臟毒性,或是放射治療引發的心肌炎,都有可能造成病患的心臟功能不全;隨著病患的存活率與存活時間上升,某些潛伏期較長的心臟毒性也隨之獲得重視。癌症病患的診治與相關心臟疾病的預防及診療,已成為新世代癌症病患照護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癌症病患的心血管疾病

癌症病患本身可能在診斷癌症前已罹患心血管疾病,或是在開始治療後才出現次發性的心血管問題。圖一顯示癌症患者在治療前中後對心血管疾病應有的評估。

4.jpg (39 KB)

圖一:癌症患者在治療前中後對心血管疾病應有的評估

治療中的癌症病患容易受到各種藥物造成的心毒性影響,也面臨控制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挑戰,如原先即患有冠心症的病患在接受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的同時,還要面臨化療引起血小板低下的風險。臨床上另外一個難題是如何鑑別新出現的心肌病變和化療引發的急性心衰竭。雖然癌症治療藥物恐引發的不可逆心肌病變,但經過研究,多數患者的心肌病變其實來自藥物毒性以外的原因。

心臟毒性機制的研究

在淋巴瘤、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上,病患可能會接受含小紅莓類藥物(doxorubicin)的化學治療,此藥物抑制拓樸異構酶Ⅱβ (topoisomerase IIβ),連帶影響了心肌的功能,目前已有dexrazoxane等可能對保護心肌的藥物正在開中。乳癌病患接受賀癌平(Herceptin,學名trastuzumab)或相關Her-2的標靶藥物,因心肌上也存在Her-2受體,故可能同時影響心肌的發育。新一代的免疫治療運用調控T細胞辨識癌細胞的機轉,但有時會發生特異體質(idiosyncracy)的心肌炎,此詳細機轉尚待後續研究。

圖二:疑似因癌症或癌症治療引發的心血管症狀及其成因

分類

腫瘤直接侵犯

腫瘤副生症候群

癌症手術的併發症

癌症藥物治療併發症

機轉

腫瘤侵犯心臟或心包膜

高凝固性病變

電解質不平衡

體液過量

心肌受損

冠狀動脈痙攣

QT時間延長

心血管症狀

心律不整

心包膜積液

心臟衰竭

心律不整

心肌缺血

鬱血性心衰竭心律不整

心肌梗塞

心衰竭

心肌梗塞

心律不整

結語

隨著歐美等先進國家日益重視癌症病患治療前、中、後的心臟功能變化,腫瘤心臟學也成為癌症病患的照護重點;美國心臟學會將腫瘤心臟學評為201610大重點, 歐洲心臟學會也制定癌症治療與心毒性相關的診斷和治療準則。本院也參考歐美及國內專家的共識,推動腫瘤心臟學的全人照護,期能全方位提升癌症治療的療效及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