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ration

醫療衛教

醫療衛教

Jul 29, 2024

認識小兒急症「腸套疊」

撰文 小兒外科/ 黃振盛 主任

所謂腸套疊是指近端處的腸子套入遠端的腸子內,而造成腸子的阻塞。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它是5個月至3歲大的小兒腸阻塞案例中最常見的原因。統計上80%病例發生於兩歲以前,男女比約3:1,好發季節為春天及秋天。
腸套疊常見症狀是間歇性腹痛約15至20分痛1次,伴隨嘔吐,接下來腸內壓增加引起腸黏膜上微血管出血混合腸黏液形成草莓果醬血便(圖A)。如果未能及時治療,病童將發生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腸阻塞過久,造成腸道組織缺血壞死,形成腹膜炎,不及時處理會形成敗血症休克甚至死亡。
由於這個年齡群的幼兒缺乏表達能力,診斷的確定還需要家長的觀察和兒科醫師的臨床經驗。child_news_ad02.gif (39 KB)

診斷:
腸套疊診斷方法包含腹部X-光、腹部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檢查等。

治療方法:
住院後接上點滴,先矯正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經評估沒有腸壞死和腹膜炎症狀時應迅速安排下消化道灌腸回復術,常見方法是利用鋇劑、空氣 或生理食鹽水進行灌腸,收到診斷兼治療的效果,約70~80%能灌通。由於有接近10%的復發率,故要續住院觀察直到餵食正常無腹痛才能出院。
如灌腸回復術失敗,已有腹膜炎的症狀,或是發病時間太久且明顯生命徵象不穩定的情形,必須立即改採開刀治療。

開刀方法:
傳統的手術採行右上腹橫切進入腹腔,將套入的腸段移至腹壁外,小心的由大腸端往小腸端進行徒手復位,要特別注意小腸壞死及腸道內有沒有導引病灶(leading point)的存在,尤其是年齡偏大的病人,所謂的導引病灶以梅克爾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 最常見,一般發生於末端迴腸距離迴盲瓣45~60公分的位置上,一定要切除不然很快就復發。手術時間約2至3個小時不等,上腹部會留下一個長的傷口。
近年來微創手術的普及,本院也採行利用腹腔鏡開3個0.5公分的小傷口進入腹部進行腸道復位手術(圖B),手術時間可控制在1個小時內。傷口小且美觀,術後疼痛輕微,腸道恢復快可及早恢復進食。
但小兒腹腔空間有限,如遇上太長段的腸套疊(迴腸-迴腸-結腸型)、小腸壞死和存在導引病灶時就需轉成剖腹手術。
本科的9位腸套疊病人接受腹腔鏡手術,有兩位因發生長段的迴腸-迴腸-結腸型腸套疊,手術只好轉成傳統手術,其餘病人手術後12小時內恢復進食,2天內出院,無後遺症和復發。

結語:
腸套疊的表現由初期的間歇性腹痛和嘔吐,到最嚴重的敗血性休克而死亡,在5個月到3歲的年齡群切不可輕忽,惟有醫療團隊及早的診斷和治療,配合小兒外科的及時介入才能避免悲劇。今日腹腔鏡的手術已證實是安全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