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結核感染的隱形威脅與防治方法:你需要知道的事
撰文 胸腔內科/李枝新醫師
結核病聽起來可能離我們很遠,但實際上它仍然對全球健康構成威脅。在台灣,很多人對潛伏結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了解不多,今天我們用簡單的問答方式來解答常見問題,幫助大家認識這個隱形的健康威脅及其防治策略。
什麼是潛伏結核感染?
Q1: 潛伏結核感染是什麼?
A1: 當結核菌進入人體後,免疫系統可能會暫時控制住它,使其進入“休眠”狀態,這就是潛伏結核感染。此時身體沒有任何症狀,且不會傳染給他人,但結核菌仍然存活在體內。
Q2: 潛伏結核感染和結核病有什麼不同?
A2: 潛伏結核感染是結核菌進入人體後的一個潛伏期,沒有症狀且不具有傳染性;而結核病是結核菌被激活後,開始影響身體健康並具有傳染性的疾病。
結核病是如何傳播的?
Q3: 結核病會怎麼傳染?
A3: 結核病主要透過空氣傳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講話時,結核菌會隨著飛沫進入空氣中,可能傳播給附近的人。
Q4: 潛伏結核感染會傳染嗎?
A4: 不會。潛伏結核感染者沒有症狀,也不會傳染結核菌給他人,但如果不治療,未來有可能發展成具有傳染性的結核病。
為什麼需要治療潛伏結核感染?
Q5: 潛伏結核感染沒有症狀,為什麼還需要治療?
A5: 有三個主要原因:
- 降低發病風險:潛伏結核感染者未來發展為結核病的風險約為10%,治療可以有效降低這個機率。
- 防止抗藥性問題:在潛伏期治療,結核菌數量較少,效果更好,也能避免未來產生抗藥性結核病。
- 保護身邊的人:透過治療,能避免未來發病時傳染給家人和朋友。
如何診斷潛伏結核感染?
Q6: 潛伏結核感染要怎麼檢查?
A6: 常見的方法有兩種:
- 結核菌素測試(TST):在皮膚上注射結核菌素,觀察48-72小時後是否出現紅腫反應。
- 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抽血檢測體內對結核菌的免疫反應,結果更精確。
Q7: 如果檢查結果陽性,就一定要治療嗎?
A7: 不一定。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健康狀況、共病情形和其他風險因素與病人討論是否需要治療。
那些人屬於高風險族群,需要評估潛伏結核感染?
Q8: 那些人屬於高風險族群?
A8: 結核病病人的家戶接觸者或密切接觸者、HIV感染的病人、末期腎病病人、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病人、接受器官移植病人、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病人等。
治療潛伏結核感染會有副作用嗎?
Q9: 潛伏結核感染的治療方案是什麼?
A9: 治療方案根據療程長短和藥物種類而不同,從1個月到9個月不等。現代藥物相對安全,副作用較少。醫師會為每位病人量身訂製合適的方案。
Q10: 如果出現副作用該怎麼辦?
A10: 治療期間,醫師會密切監測病人的狀況。如果有副作用,例如噁心、疲倦、皮膚紅疹或肝功能異常,應及時告知醫師進行調整。
結語
潛伏結核感染看似隱形,實則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全有重要影響。透過早期診斷和治療,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健康,也能為家人和社區提供保障。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屬於高風險族群,請及早與醫師聯繫,接受檢查與諮詢。我們每個人都能為終結結核病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