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ration
胸腔外科

胸腔外科

查看介紹內容和所屬醫療陣容、診療時間表等訊息。

查看所有科別

醫療衛教

醫療衛教

Aug 30, 2024

氣切不是永久,是可以拿掉!

       病人因各種不同的原因需要接受氣切手術,其中包括困難脫離呼吸器、上呼吸道阻塞、意識不清及呼吸道分泌物過多等。統計顯示使用呼吸器的重症病人當中約有10%的病人接受氣切手術,有了氣切後病人可下轉至慢性照護中心接受長期照顧。氣切與口腔插管相比雖然有很多的優點,主要可改善病人的舒適度與生活品質,但是長期置放氣切管也會造成併發症,例如氣管狹窄、出血、感染以及氣管食道瘻管及氣管無名動脈瘻管等。因此一旦醫師評估病情改善不再需要氣切時,移除氣切是不可忽略的步驟。

       不是所有成功脫離呼吸器病人都適合移除氣切,移除氣切之前需要系統性的評估病人,例如:病人為正常清醒的意識狀態、良好的咳痰能力(一天內每8小時抽痰次數小於兩次)、病人可容忍堵住氣切管的狀況下自行呼吸。在進行氣管堵住測試前,我們需要檢查確保上呼吸道的暢通性(氣切以上的呼吸道包括聲帶),氣切置放時間越久,可能會造成氣管內息肉增生使氣管內徑狹窄。

        非侵犯性簡易的自行檢查方式如下1. 抽扁氣切管的氣囊  2. 戴上清潔手套後,使用手指堵住氣切管的開口,這時空氣就可以經由上呼吸道及聲帶流通,此時如果可發出聲音代表上呼吸道沒有明顯阻塞。當然也可以使用發生閥或氣切帽堵住氣切開口進行測試。如果測試中發現有呼吸困難及無法發出聲音時需停止測試。針對這樣的病人需要進行支氣管內視鏡檢查確定上呼吸道及聲帶的構造及功能是否有異常。在符合以上條件的病人上我們才可以移出氣切。

        移除氣切管的失敗率為2%5%,主要是在移除後的48小時至96小時內發生。移除氣切管需住院一至兩天,移除後24小時內需密集監測血氧濃度及呼吸狀態。移除氣切後的傷口使用無菌生理食鹽水清理後紗布蓋住即可。傷口癒合一般需要57天,只有極少數的病人因傷口癒合不佳需要接受手術縫合。很多病人移除管路後在傷口癒合之前,講話有氣音不清楚而且咳嗽的力道不夠,這是因為部分的空氣由未癒合的傷口漏掉所致。其實改善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在講話或咳嗽的時候,用手指壓住傷口上方的紗布,減少空氣從傷口處流失後即可改善。

        氣切管移除前,如果氣切管意外脫落時,請不要自行嘗試重新置入氣切管,因為這樣的動作可能錯誤置放氣切管至假腔內造成嚴重的併發症。管路脫落後如有呼吸急促困難現象,應立即呼叫救護車送至急診評估重新植入氣切管。如生命跡象穩定,也請盡快到醫療單位就診尋求協助更換管路。

       很多病人及家屬認為氣切是永久的,是不能被拿掉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移除氣切的重要性,反而放置久造成不良的後遺症。因此在有氣切病人已經脫離呼吸器且病情穩定時,應尋求胸腔內、外科醫師的專業,評估是否適合移除氣切。 

繼續了解更多醫療衛教資訊

回文章列表